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甗(ㄧㄢˇ)

叔碩父方甗(西周晚期 傳山西吉縣出土)
甗是食器中的一個大類,根據目前考古資料研究,是商代人開始使用。甗是蒸飯器,全器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半部為鬲,用來煮水,上半部是甑(ㄗㄥˋ),可以盛食物,中間用箅(ㄅㄧˋ)隔開。甗在商代早期就已經出現,到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更是盛行,銘文中作獻(還有一個字是"獻"去掉"犬",打不出來,所以我貼《說文解字》的內容與大家看看),甗字從"瓦"是後世所變更。甗主要有以下三種型式:
1. 甑、鬲連體式。
    例如:1989年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立鹿耳獸面紋四足甗是其中代表之作。

2. 甑、鬲分體式。
    例如: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婦好甗。(我下周就要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回來和大家分享這件文物。)

3. 三聯甗
    由一個似禁的長方形甗架,和三個並列的甑組成。

《說文解字》上的""

晉伯(自圣)父甗(西周晚期,約西元前9世紀)

龍紋甗(西周中期 約公元前第11世紀末至 公元前第10世紀末  )
參考資料:彭適凡、李朝遠 ,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青銅器鑑賞圖典》

母癸甗(西周 公元前11世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