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利簋(ㄍㄨㄟˇ)

陝西歷史博物館 利簋(複製品)
左邊這件簋是複製品,它的本尊放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前身為中國歷史博物館),也是大陸64件禁止出境文物之一,開始研習文物相關知識後,閱讀若干書籍,從書裡面得知,許多應該放在各地方博物館的一級文物作為鎮館的國寶,都送到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例如:我們先前看到的大盂鼎)。為此,準備於下周走一趟北京。選擇寒冬出發,因為有淡季的機票和住房費用;再者,在博物館裡面應該不太會受到氣溫影響吧!
回到這件文物,簋可以當作禮器或食器,主要用來盛放黍類的食物。在祭祀和宴食的時候,用簋的數目與用鼎的數目相配。據禮書記載:天子用八簋九鼎相配,諸侯用六簋七鼎相配,卿大夫用四簋五鼎相配,士用二簋三鼎相配。依目前資料研究,簋是商代人創造的器物。簋出現在商代早期,數量較少,商代晚期逐漸增多。商代簋的形制有圓體圈,足簋和方體圈足簋。圓體圈足簋數量較多,又包括:無耳簋、獸耳有珥簋、獸耳無珥簋。到西周早期,簋的地位更加顯著,周人創造出以方座為代表的新器型。
        利簋是目前所見到西周最早的青銅器,獸首耳下有長方珥。這件文物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器內底有銘文32字,記載周武王伐紂的事情,這對近代考古學是非常重要的文物。
利簋內的銘文

民國初年有一群學者提出疑古的看法,對於史書所載之事提出不同的看法。直至近年西方考古學進入中國,採用出土文物與史料對照參考,使得逐一證實記載有關周代乃至於商代的史料。現在我們還找不到直接記錄夏代的古器物文字紀錄,但是透過現代科學檢驗河南偃師出土的文物,可以推測為夏墟所在。

參考資料:彭適凡、李朝遠 ,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青銅器鑑賞圖典》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利簋

利簋耳 正視面

利簋 耳 側視面

利簋

利簋

利簋 (仰視)

簋座  獸面紋

利簋 (伸手俯拍 嘗試照到銘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