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源犧尊 |
這件約於春秋晚期,1923年3月間,有一位山西渾源縣李峪村的農民在耕地時發現,可能因為剛下過雨,沖刷了泥土,露出一件青銅器,經過挖掘,發現有60餘件,其中這件犧尊造型很特殊,體態渾圓,你看牠的頭,大眼、彎角、還戴著一個鼻環,憨憨的樣子,特別討喜,在頸部、背部和臀部各有一個大圓洞,像是鍋子的器物。這個消息後來傳到了當時在中國活動的法國骨董商王涅克(W. Leon Wannieck),他立即趕往渾源縣設法收購這些文物,王涅克以傳教士的名義在中國活動,卻一直從事低價收購古物運往國外盜賣的事。當時除了來自歐美的人士幹這種盜賣勾當,還有中國人,像惡名昭彰的盧芹齋 (C.T. Loo)也試圖參與盜賣這批渾源青銅器。現在我們讀到這段歷史,都咬牙切齒,現在國際文物市場,三不五時就出現在民國初年被盜賣至海外的文物。可是在讀到文革浩劫的歷史,又覺得這些文物是不是因散落海外,才躲過這場浩劫 ?不免掩卷而歎。有關李峪縣出土的青銅器,在網路上找到一篇中央研究院高去尋教授的文章。
回來看我們的犧尊,犧尊是古代的盛酒器,《梁書 劉杳傳》就有關於犧尊的敘述:
梁書 劉杳傳 有關犧尊的記載 |
在上海博物館也是很受矚目的文物,介紹此文物的書籍還特別與我們先前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看到的牛尊相比較,說明這件文物造型特別之處。犧是毛色純正,用在祭祀的牲畜,犧牲二字的用法即由此而來,這件犧尊高33.7cm,長58.7cm,重10.76Kg.。為什麼設計三個孔呢? 這件尊的中腹是相通的,牛背上放置圓桶盛酒,頸部和臀部的圓孔可以注入熱水來溫酒。另外我們可以從鼻環得知,在兩千多年前,在中原的農民已經馴養牛隻進行耕作。
參考資料:李海明 惠君 ,人民文學出版社《國寶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