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棲霞山_千佛岩、舍利塔

前面的筆記跟隨著鑑真大師和遣唐使的腳步到平城京--奈良繞了一圈。蔣勳老師在中國藝術史的課程中提到:大唐最好的建築藝術、佛教藝術留在奈良。我造訪了唐招提寺,及參訪了各寺院寶藏院,拜謁諸佛菩薩。我看到有些佛像衣服樣式和以前在博物館、在龍門石窟所見到的北朝時期佛像的造型、衣飾有相近似之處。還有脇侍菩薩、供養人、天王、力士的造型、布設都和在西安、洛陽見到的有共通的感覺。
遣唐使的路徑
我在南京棲霞寺聽到一位地陪導遊介紹一尊殿內的佛像,是北魏時期的造像風格,她特別提到:從絲路將西方佛造像帶到中國又傳到了日本,可是從西安、洛陽到奈良,中間並未看到有類似這種明確佛像造像風格傳遞的路徑。
從洞窟中飛天的形象看佛像造像風格傳遞的路徑
出自
《敦煌研究  南京棲霞寺飛天的考察》
唯有在此--棲霞寺、千佛岩看到了接續的地點。這就是我們前面在大阪歷史博物館看到的絲路就是有一條延續的路徑是從揚州到了奈良。
所以南京行訪棲霞山的千佛岩是旅行計畫的重點,可惜我沒作足功課,沒注意到冬季整修的訊息,所以只能在圍籬外紀錄幾張照片。




舍利塔始建於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到了南唐時改建為石塔,塔身為白石雕刻,五層八面,高18米,塔基座分上下兩層,底座有寬敞座面,周圍設石欄杆。最底下一層特高,上設密檐五層,屬於五代時期南方密檐式石塔。束腰石雕釋迦摩尼佛成道八相圖。腰柱前後雕力士,左右鑿立龍,南北面雕版門一扇,其他六面刻四大天王像和文殊、普賢菩薩像。每角倚柱上刻經咒之文,塔檐部分仿木構造,在石上雕出檐椽。飛檐下橫楣雕有飛天、樂天、供養人像。第二層以上各層高度遞減,各層雕坐蓮座佛像。塔剎為蓮瓣型。



劉敦楨老師所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築史》:「塔的整體構圖,創造了中國密檐塔的一種新形式,就是它的基座繞以欄杆,其上以覆蓮、須彌座和仰蓮承受塔身,而基座和須彌座被特別強調出來予以華麗的雕飾,是它以前的密檐塔所沒有的。」(在其他的寺院之前有發現小塔、石燈、經幢的須彌座上用仰覆蓮的形式,但是密檐塔則以本塔為最早)。
須彌座上浮雕是佛傳故事,描述佛陀一生的「八相圖」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

梁思成先生所拍攝的棲霞寺舍利塔

梁思成先生所拍攝的棲霞寺舍利塔基座

參考資料:
1.唐雲俊主編.束有春副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蘇文物古蹟通覽》
2.朝日新聞社,《遣唐使と唐の美術》
3.蘇瑞屏主編、林樹中著,書泉出版社,《雕欄玉砌--中國建築藝術》
4.劉敦禎主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中國古代建築史》
5.黃征,《敦煌研究 2001年第1期 (總第67期)    南京棲霞寺飛天的考察》
6.梁思成,明文書局,《中國建築圖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