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殿坐西朝東,院區東西長100m,南北寬60m,建築面積3450平方公尺。主體建築大佛殿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穹頂,高約21m,跨度24m,用印度產黃砂岩裝飾。
注意穹頂上方,可以參考先前的筆記--鎏金銀阿育王塔。
立面 塔剎是這樣的建築物最重要的部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看到? |
印度的桑奇塔在四面都有這種佈滿雕刻故事的大門,比對先前在北京看到的社稷壇,也是四方都有櫺星門。
前面藉由法隆寺的解說海報簡單介紹了佛傳故事的八相圖。另外讀到戴裕先生在他的碩士論文《初期佛教象徵圖像研究--以山琦佛塔為例》中介紹:可以用圖像象徵再簡略為佛陀四相圖,分別是「出生--蓮花、成道--菩提樹、說法--法輪、涅槃--佛塔」的象徵圖像。
我猜測由下而上,呈現的就是出生、成道、說法、涅槃的四相圖 |
注意梁上也有佛足印 |
根據戴裕先生論文裡的說明,照片中頂著樑,呈S型站姿的是藥叉 |
上面橫梁呈現的可能是有德象(象王)本生故事 |
菩提樹代表佛陀,這應該是佛陀成道的故事 |
這應該是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的故事 |
左邊的佛足印下有蓮花瓣 |
1.白馬寺解說牌。
2.梁思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圖像中國建築史》
3.戴裕先生碩士論文《初期佛教象徵圖像研究--以山琦佛塔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