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靜海寺遺址與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

靜海寺建於永樂17年(1419),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歸來之時,“靜海”就是寓以海上太平之意,靜海寺即是為紀念當時出現的這種海上太平的盛世而建。相關介紹可詳前篇筆記介紹的文章,鄭一鈞先生所撰寫的《論南京鄭和遺跡的歷史文化價值》一文。
靜海寺牌坊






鄭和紀念堂

國父題字的匾額



建寺立功,永樂皇帝敕令建靜海寺表彰鄭和下西洋的功績

睦鄰友好,各國使節紛來朝貢

鄭和向皇帝及朝臣展示報告下西洋攜回的奇珍異寶

傳播文明,鄭和船隊將大明國的禮物送給造訪的國家

傳播文明,鄭和船隊將大明國的禮物送給造訪的國家

古里國王與鄭和舉行開市儀式,當地人與船隊進行貿易往來

鄭和船隊在馬六甲建官廠,作為船隊補給及貨物集散中心

生擒海盜,鄭和生擒南洋大海盜陳祖義,打開東西方海上交往通道

天妃護佑,風雲莫測的海洋上,媽祖庇佑鄭和船隊一路平安

在太倉劉家港,鄭和船隊準備裝貨出航

永樂皇帝率文武大臣為鄭和送行

現在的靜海寺除了紀念鄭和,也是不平等條約的紀念展示館。南京是清代兩江總督府所在,南方的政經中心與軍事重鎮,1842年8月英軍兵臨城下,8月12、13、14日和24日於靜海寺就《南京條約》進行談判,這裡是靜海寺東配殿原址重建當時談判的場景。
不知道當時的鄭和是否的如戲劇中的主角預感:財富從海上來,未來的威脅也將從海上來。如果明代後來的君主能像永樂皇帝的大器,中國近代的發展歷程可能就不會那麼坎坷。

三宿岩(南宋抗金名將虞允文在安徽采石磯以寡擊眾,大敗金兵,還朝途中,在此繫舟留宿三晚而得名,這是自然的岩山,並非人造的假山,非常特殊。清代時就被列為金陵48景。)


三宿岩後方可見閱江樓

鄭和第一次出航,歷經艱險屢次轉危為安,歸來後奏請永樂皇帝敕令建天妃宮感謝海神媽祖庇佑。天妃宮建於永樂5年(1407),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在永樂14年(1416)立於天妃宮,清石通高5.48m,寬1.5m,厚0.52m。原碑需要善加保護,1997年移至靜海寺保存,在天妃宮另立了複製的碑,字跡比較清楚。
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

碑趺
參考資料:
1.唐雲俊主編.束有春副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蘇文物古蹟通覽》
2.靜海寺遺址解說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