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靜海寺旁就是我們在前一篇筆記提到的:為了感恩媽祖庇佑船員平安,由鄭和奏請永樂大帝興建的下關天妃宮。
在寶船廠出土文物展示館有解說牌說明: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在暹羅(今泰國)附近海域遇到了暴風雨,船隊即將之撐不住時,向媽祖祈求平安,終得化險為夷。傳說船隊多次遇到危機都見得媽祖穿紅衣在天上護佑,因此船隊成員更加堅信媽祖的神威。在寶船廠的頭作塘與四座塘間建有天妃宮,當地人稱「娘娘廟」。每當新寶船造成,都要在天妃宮舉行媽祖分靈儀式,塑新的媽祖金身迎上寶船安座,下水試船也要舉行儀式祈求平安。
鄭和是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但是跟隨他出生入死的船隊成員大多出身沿海城市的居民,媽祖護佑他們出生入死。在此也看到當一個領導者開放的胸襟,或是說在東方世界有更包容的心去看待宗教信仰這件事情。
《御製仁普濟天妃宮之碑》是為紀念鄭和船隊第四次下西洋,首次遠航到達西亞及東非沿岸諸國而建的。該碑的另一重要價值,是碑文為明成祖朱棣所撰,表達了永樂皇帝對派遣鄭和等出使海外諸國所持的基本立場:“恒遣使敷宣教化于海外諸番國,導以禮儀,變其夷習。”
|
御製仁普濟天妃宮之碑碑亭 |
這塊碑的原碑放在靜海寺,在前一篇筆記看過了。而這塊碑雖然是複製的,我在現場讀著碑文,懷想鄭和船隊歷經海上的艱險,將友誼的手伸向南洋,伸向非洲,與陌生的友邦分享文明,現在還記得當時讀碑的悸動。
|
地藏殿 |
|
觀音殿 |
以前在走319鄉向前行的行程,到了澎湖天后宮的後殿時,偶然聽到旁邊的導遊為他的團員說到一件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事。在台灣的媽祖廟後殿主祀的多為觀世音菩薩,而民間信仰觀音寺(如:艋舺龍山寺)的後殿主祀多為天上聖母(媽祖)。似乎寓意著媽祖和觀世音菩薩互為表裡,懷著慈悲大願力,護佑芸芸眾生。
|
觀音寺 |
|
鄭和相關遺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