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找尋石頭城遺址,經過了清涼山時,在地圖上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龔賢"故居,也是我在聽蔣勳老師的中國美術史課程錄音時認識的畫家。
|
清涼山公園牌樓 |
龔賢(1619-1689)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畫家,金陵八家之首,解說牌上寫的是字 "豈賢",號"半千"、"野遺"、"柴丈人"。他於康熙6年(1667)開始定居在清涼山。
|
龔賢像 |
這裡還有龔賢的友人,著名的戲劇家孔尚任(《桃花扇》的作者)所寫的碑記。
蔣勳老師在中國藝術史的課程裡特別提到美國著名學者高居翰教授(今年2014年初仙逝),在中國所做的研究,認為龔賢的畫風受到了西方繪畫的影響。蔣勳老師說雖然不同意高居翰教授的說法,但是西方的學者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新鮮的研究觀點,讓我們有新的眼界回頭研究中國繪畫。
又看到不按平仄的對子。讀
朱偰的《金陵古蹟圖考》,當時他造訪此樓時的對聯是:「
四面雲山朝古剎,一天風雨送殘秋」。
在書中還讀到一首龔賢所做的
《半畝園詩》:
「噓嗟少年日,識事苦不深。自知非通才,奚足承華簪。
一丘養吾志,天空鳴素琴。攝生調名藥,戶外多幽尋。
希壽七十年,而正黔婁衾。私謂此薄分,蒼公必鑒臨。
孰知彼蒼者,大笑如不任。笑我疲足馬,感具冥鴻心。
英雄求神仙,尚謂思荒淫。責我太狂瞽,罰我走崎嶔。
覓食不毛地,冰霜壞衣襟。皮寬止裹骨,鬢焦喉亦喑。」
掃葉樓據說就是因此畫得名,龔賢自畫掃葉像。
當時看到以下的畫有些驚訝,以龔賢的真跡而言,怎會如此隨便地掛在門廳,毫無保護。現在整理筆記時查閱了《百度百科.掃葉樓》條目,得知都是仿作和複製品。
|
看到這幅畫時覺得和倪瓚的名作構圖有近似之處 |
龔賢的畫出自傳統,但能自開生面,筆蒼墨厚,題材多出自南京附近山水。晚年以賣畫、授徒維持生活,著有《畫訣》、《數本課徒畫稿》,1689年因貧病而逝,好友孔尚任為其料理後事寫《哭龔半千》悼念他。
我到訪的時候,二樓沒有開放。
參考資料:
1.《
百度百科.掃葉樓》條目
2. 掃葉樓解說牌
3.
高居翰教授的網站
4.朱偰,中華書局,《金陵古蹟圖考》